姓名:梁某 性别:男 年龄:38岁 初诊日期:2010-7-28
主诉:上腹部疼痛半月。
现病史:患者于半月前因感冒而服用阿司匹林等药,后出现上腹部疼痛,每于进食半小时后疼痛发作,持续2-3小时缓解,致使不敢进食,在家自服果胶铋、胃必治等无效。遂来诊。刻诊:胃脘胀痛,按之痛甚,伴脘痞纳呆,稍食即饱,时嗳气,嗳气则舒,口苦而干,不欲饮水,便干,3-4日1行,无黑便。舌质深红苔厚腻,脉弦滑。胃镜示:胃窦近小弯侧见一0.5×0.5cm圆形溃疡,基底部覆盖薄白苔,周围粘膜皱襞水肿,胃窦部见多个条索状出血糜烂。病理示胃粘膜炎症性改变;大便OB:(++)。
中医诊断:胃脘痛(胃火亢胜,兼湿热中阻)西医诊断:⑴胃溃疡⑵慢性胃炎
治则治法:清热泻火,祛湿和胃
处方:三黄汤合平胃散
大黄10g 黄芩10g 黄连10g 栀子10g 清半夏10g
苍术10g 厚朴10g 枳实10g 乌贼骨30g 三七粉3g(冲)
甘草6g
按语及体会:本例乃中医胃痛之病,其病因为药物所致,其病机为胃火亢胜,兼湿热中阻。然胃火亢胜,当消谷善饥,本例其胃火乃“客热”也,且兼湿邪,故脘痞不欲食。正如张仲景所谓:“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数为客热,不能消谷”。其治当清热化湿,理气和胃为主,方以三黄汤合平胃散化裁,使胃热得清,湿邪得祛,其病则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