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微信
回顶部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名中医工作室 > 刘红书 > 诊疗方案
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诊疗方案(2020年版)
时间:2021-03-17 | 阅读:

          中医病名:第一诊断为胃脘痛(TCD编码:BNP010)。

西医病名:第一诊断为慢性胃炎(ICD-10编码:K29.502),

          慢性萎缩性胃炎(ICD-10编码:K29.401),

          慢性浅表性胃炎(ICD-10编码:K29.301)。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16年发布的《慢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及《中医内科学》(张伯礼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出版)。

主要症状: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胃脘部疼痛。

次要症状:可兼有胃脘部胀满、痞闷、嗳气、吐酸、纳呆、胁胀、腹胀等。

本病可发于任何年龄段,以中老年多见,病情易反复,难以根治。

2.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2012年发布的《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2,上海)》及《幽门螺杆菌胃炎京都全球共识(2014,京都)》。

慢性胃炎常见上腹部疼痛,早饱,食欲下降,饮食减少,或伴有烧心泛酸等。症状缺乏特异性,确诊依赖于胃镜、病理及幽门螺杆菌检测。

1)内镜诊断

非萎缩性胃炎:内镜下可见红斑(点状、条状、片状)、黏膜粗糙不平、出血点或出血斑、黏膜水肿或渗出。

萎缩性胃炎:内镜下可见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黏膜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黏膜血管显露、黏膜呈颗粒状或结节样。

如伴有胆汁反流、糜烂、黏膜内出血等,描述为萎缩性胃炎或非萎缩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糜烂、黏膜内出血等。

2)病理诊断

根据需要可取25块活检组织,内镜医师应向病理科提供取材的部位、内镜检查结果和简要病史。病理医师应报告每一块活检标本的组织学变化,对Hp、慢性炎症、活动性炎症、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应予以分级。

慢性胃炎活检显示有固有腺体的萎缩,即可诊断为萎缩性胃炎,不必考虑活检标本的萎缩块数与程度,临床医师可结合病理结果和内镜所见,做出病变范围与程度的判断。

(二)证候诊断

1.肝胃气滞证:胃脘胀痛,或伴胀满不适,嗳气频作,胁肋胀痛,胸闷不舒,症状因情绪因素诱发或加重。舌苔薄白,脉弦。

2.肝胃郁热证:胃脘灼痛或饥嘈不适,嘈杂反酸,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脉弦或弦数。

3.脾胃湿热证:胃脘闷痛或痞满,食少纳呆,恶心欲呕,口干口苦,身重困倦,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或数。

4.脾胃气虚证:胃脘隐痛或胀满,餐后明显,饮食不慎后易加重或发作,纳呆食少,疲倦乏力,少气懒言,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淡或有齿印,苔薄白,脉沉弱。

5.脾胃虚寒证: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纳呆食少,神疲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

6.胃阴不足证:胃脘灼热疼痛,胃中嘈杂,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舌燥,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有裂纹,苔少或无,脉细或数。

7.瘀阻胃络证:胃脘疼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面色暗滞,或有黑便。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1.肝胃气滞证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1)推荐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味。柴胡、香附、枳壳、白芍、陈皮、川芎、佛手、百合、乌药、甘草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如逍遥丸、柴胡疏肝合剂(本院自制制剂)及利胆和胃丸(本院自制制剂)。

2)针刺治疗

①普通针刺

选穴:中脘、内关、合谷、太冲、期门等。

操作:毫针刺,平补平泻,11次,7次一疗程。

②耳穴压豆

选穴:交感、神门、肝、胃等。

操作:每次选34穴,轻刺激,王不留籽贴耳穴,每次保留13天,每隔23小时按压一次,间隔1日后可以复用。

3)饮食疗法

饮食宜清淡,进食易消化食物。多选用具有疏肝理气的食物或饮品,如萝卜、莲藕、百合、佛手等,可用玫瑰花、代代花代茶饮。忌食南瓜、山芋、土豆等壅遏气机的食物。

2.肝胃郁热证

治法:疏肝理气,解郁清热

1)推荐方药:化肝煎合左金丸加减。柴胡、赤芍、青皮、陈皮、龙胆草、黄连、吴茱萸、乌贼骨、浙贝母、丹皮、栀子、甘草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如丹栀逍遥丸等。

2)针刺治疗

①普通针刺

选穴:中脘、内关、合谷、曲池、太冲、期门、阳陵泉等。

操作:毫针刺,用泻法,11次,7次一疗程。

②耳穴压豆

选穴:交感、神门、肝、胃等。

操作:每次选34穴,轻刺激,王不留籽贴耳穴,每次保留13天,每隔23小时按压一次,间隔1日后可以复用。

3)饮食疗法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食物。多用具有疏肝理气,清火泄热的食物或饮品,如苦瓜、萝卜、莲藕、百合、佛手等,可用玫瑰花、莲子心等代茶饮。少食辛辣炙煿之物。

3.脾胃湿热证

治法:清热化湿,调中止痛

1)推荐方药:清中化湿汤或黄连温胆汤加味。黄连、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黄芩、滑石、大腹皮、白蔻仁、薏苡仁。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如我院自制制剂清中化湿丸。

2)针刺治疗

①普通针刺

选穴:中脘、合谷、曲池、天枢、丰隆等。

操作:毫针刺,用泻法,11次,7次一疗程。

②耳穴压豆

选穴:交感、神门、肝、胃等。

操作:每次选34穴,轻刺激,王不留籽贴耳穴,每次保留13天,每隔23小时按压一次,间隔1日后可以复用。

3)饮食疗法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食具有化湿清热作用的食品或饮品,如扁豆、红小豆、薏米等,可用荷叶代茶饮。少用辛辣作料,忌食助湿生热食品,如动物脂肪、内脏,咖啡、巧克力等。

4.脾胃气虚证

治法:益气健脾,和胃止痛

1)推荐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味。党参、炒白术、茯苓、陈皮、木香、砂仁、法半夏、陈皮、炙甘草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如心胃止痛胶囊、香砂养胃丸及胃炎保康丸(本院自制制剂)。

2)针灸治疗

①普通针刺及艾灸

选穴:中脘、足三里、胃俞、脾俞、关元、气海等。

操作:毫针刺,用补法,11次,7次一疗程;或用隔姜灸,每次每穴10分钟。

②耳穴压豆

选穴:交感、神门、肝、胃等。

操作:每次选34穴,轻刺激,王不留籽贴耳穴,每次保留13天,每隔23小时按压一次,间隔1日后可以复用。

3)饮食疗法

饮食宜温热,营养丰富,易消化。多食健脾益气食物,如牛奶、鸡蛋、黄鱼、鳗鱼、龙眼、大枣、土豆等。忌食生冷、寒凉及肥腻之品。

5.脾胃虚寒证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1)推荐方药: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加味。黄芪、桂枝、白芍、干姜、大枣、白术、党参、炙甘草、元胡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如附子理中丸、黄芪生脉饮等。

2)针灸治疗

①普通针刺及艾灸

选穴:中脘、足三里、胃俞、脾俞、关元、气海等。

操作:毫针刺,用补法,11次,7次一疗程;或用隔姜灸,每次每穴10分钟。

②耳穴压豆

选穴:交感、神门、脾、胃等。

操作:每次选34穴,轻刺激,王不留籽贴耳穴,每次保留13天,每隔23小时按压一次,间隔1日后可以复用。

3)饮食疗法

饮食宜温热,营养丰富,易消化。多食健脾益气食物,如牛奶、鸡蛋、黄鱼、鳗鱼、龙眼、大枣、土豆等,可食用生姜粥、红枣粥,当归生姜羊肉汤等。忌食生冷、寒凉之品。

6.胃阴不足证

治法:养阴益胃,和络止痛

1)推荐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味。北沙参、麦冬、生地、玉竹、百合、乌药、佛手、川楝子、生甘草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可联合口服生脉饮及香砂六君丸。

2)针刺治疗

①普通针刺

选穴:中脘、足三里、三阴交、胃俞、脾俞、血海等。

操作:毫针刺,用补法,11次,7次一疗程。

②耳穴压豆

选穴:交感、神门、脾、胃等。

操作:每次选34穴,轻刺激,王不留籽贴耳穴,每次保留13天,每隔23小时按压一次,间隔1日后可以复用。

3)饮食疗法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甘平温润为宜。可多用莲子、百合、山药、扁豆、银耳、枸杞煮粥食用。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炙煿之品。

7.瘀阻胃络证

治法:活血通络,和胃止痛

1)推荐方药:丹参饮合失笑散加味。丹参、砂仁、降香、蒲黄、五灵脂、莪术、三七粉(冲服)、延胡索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如复方丹参滴丸、血府逐瘀丸等。

2)针刺治疗

①普通针刺

选穴:中脘、内关、胃俞、肝俞、太冲、期门等。

操作:毫针刺,平补平泻,11次,7次一疗程。

②耳穴压豆

选穴:交感、神门、肝、胃等。

操作:每次选34穴,轻刺激。或用撳针皮内埋针,或王不留籽贴耳穴,每次保留13天,每隔23小时按压一次,间隔1日后可以复用。

3)饮食疗法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可多食具有理气活血作用的食品,如用山楂、红花代茶饮。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炙煿之品。

(二)其他中医特色疗法

1.中药穴位贴敷

药物选择:选用具有理气和胃、温经通络、活血止痛的中药,如木香、佛手、白术、茯苓、细辛、川芎、白芷、红花等。

穴位选择:局部取穴为主,选用中脘、神阙、天枢、脾俞、胃俞等。

操作:将中药打碎磨细粉,加适量香油调制成膏,调匀后取适量用专用贴敷膜外敷穴位,每次选13穴,贴敷46小时,每日1次。适用于脾胃虚弱证、脾胃虚寒、肝胃气滞证及瘀阻胃络证。

2.局部物理治疗

可选用TDP神灯、中药热奄包治疗、艾灸及中医定向透药等疗法。

(三)西药治疗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参照相关幽门螺杆菌共识意见,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

(四)护理调摄要点

1.生活调理:适当活动,避免劳累,生活规律,保证睡眠。

2.饮食指导:原则上要求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做到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并根据患者的证候类型具体指导患者饮食宜忌。

3.情志护理:向患者解释病情,进行健康教育,消除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4.随访指导:慢性胃炎需要定期随访,行幽门螺杆菌根除者需在停药4周后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