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微信
回顶部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信息公开 > 政策法规 > 内部规章制度
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时间:2022-09-06 | 阅读:

 

一、成立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并开展活动。

1.门诊办公室为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第一责任科室,门诊办公室主任担任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组长,全面负责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根据门诊工作特点,制定医院感染相关管理制度、流程。

2.急诊科应成立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明确职责,根据本科室工作特点,制定医院感染相关管理制度、流程。

3.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组织工作人员定期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和技能培训,包括国家相关管理规范、消毒隔离、医疗废物处置、个人防护等,对患者、陪人开展院感防控知识宣教。

4.门诊办公室应对门诊区域各科室开展日常巡视,对院感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开展督导检查。严格执行“一患一诊室”、“一米线”、“间隔就坐”等规定。

二、手卫生

1.门、急诊每间诊室都应设置流动水洗手设施,并配备洗手液、干手纸巾、速干手消毒剂等。

2.急诊所有诊室、治疗室、清创室及门诊换药室、皮肤科、口腔科、妇科检查室、耳鼻喉科等区域应安装非手触式水龙头。

3.严格按照手卫生指征(“两前三后”)进行手卫生,具体要求参照我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

三、个人防护

1.门、急诊工作人员原则上采取一级防护。当本地发生传染病疫情时,根据疾病传播途径等综合研判,根据标准预防原则选用个人防护用品(手套、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隔离衣、防护服、放护目镜/防护面屏等)。

2.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时应注意:

1)工作应掌握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规范穿、脱。

2)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前,应评估人体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感染性物质暴露风险,选择适宜的防护用品(见附表)。

附表:

接触不同传播途径感染时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的选择要求

 

 

 

传播途径

 

个人防护用品类别

 

帽子

 

外科口罩

医用防护口罩

护目镜或防护面屏

 

手套

 

隔离衣

 

防护服

鞋套或防水靴

接触传播预防措施

+

±a

±a

+

±b

±c

飞沫传播预防措施

+

+

±

+

+

+

±d

±c

空气传播预防措施

+

+

+

+

+

±d

±c

1:“+”指需采取的防护措施。

2:“±”根据工作需要可采取的防护措施。

a 预计可能出现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使用。

b 大面积接触患者或预计可能出现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使用。

c 接触霍乱、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埃博拉病毒病等疾病时按需使用。

d 为疑似或确诊感染经空气传播疾病的患者进行产生气溶胶操作时,接触 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埃博拉病毒病等疾病时按需使用。

3)脱卸防护用品时应注意避免污染工作服和皮肤。

4)使用医用防护口罩时应进行密合性测试。

四、安全注射

1.应使用一次性无菌注射装置。

2.确保“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不得使用用过的针头及注射器再次抽吸药液。

3.使用后的针头等锐器应放入锐器盒内。

4.注意防止锐器刺伤,操作时环境尽量光线明亮,杜绝针头回帽操作,锐器盒达到3/4满即封口等。

五、环境及物体表面清洁消毒

1.环境及物体表面保持清洁、无灰尘、污迹,常规每日清洁消毒1-2次,消毒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

2.门、急诊大厅、卫生间、开水间、电梯间等频繁接触的公共区域,应在常规清洁消毒基础上适当增加次数,原则上每天不少于4次。

3.环境及物体表面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先去除污染,再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4.保洁工具数量充足,标识清楚,分区使用,严格清洗消毒。

六、呼吸道卫生

1.就诊患者及陪人,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均应佩戴口罩。

2.应避免与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发生近距离(<1米)接触。

3.工作人员在工作区域内均应规范佩戴外科口罩。

4,指导患者咳嗽、打喷嚏时注意用纸巾或肘部遮挡。

七、医疗废物处置

1.传染病流行期间,门急诊公共区域可全部设置医疗垃圾桶,内套黄色医疗垃圾专用袋,产生的所有垃圾均按照医疗废物处置。

2.无传染病流行时,门、急诊公共区域应放置生活垃圾桶,内套黑色塑料袋。

3.放置生活垃圾桶或医疗垃圾桶的区域应有醒目、清晰的标识。

4.特殊科室,如检验科、换药室、注射室、清创室等,应配备医疗垃圾桶,内套黄色医疗垃圾专用袋。

5.门诊普通诊室可配备生活垃圾桶,内套黑色塑料袋。

6.门、急诊产生的医疗垃圾,由门诊办公室、急诊科护理人员和医疗废物转运工人交接并签字,资料保存至少3年。